7月29日,《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发布会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成立40周年活动在京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简称《报告》)。《报告》选取44个中国主要城市为样本,从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共9项指标,呈现近3年中国主要城市职住空间与通勤特征的变化。相较21年度报告,此次发布的22年度报告还新增了青年通勤研究,为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水平和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献策出力。
(《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发布仪式)
(资料图)
2021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并达到64.7%,北上广深常住人口增量放缓,“新一线”或二线城市人口增量较多,城市通勤和职住情况也相应发生变化。《报告》显示,通勤时耗方面,2021年我国主要城市平均通勤时耗为36分钟,同比去年持平;幸福通勤(5公里以内通勤)比例有所下降,极端通勤(60分钟以上通勤)比例上升,北京仍是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通勤空间方面,超7城职住分离度增加,通勤距离普遍增长,特大城市增幅明显,厦门成为职住平衡度最好的城市。通勤交通方面,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增加350万人便捷轨道通勤,成都800米轨道覆盖通勤比重达到34%,位列第一,苏州、南宁涨幅较大,长沙成为唯一连续三年“45分钟公交通勤能力”保持显著提升的城市。
(2021中国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时耗)
(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
为响应国家多部委《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提出的“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本次《报告》特别增加了对青年通勤的研究,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6个受到青年关注的城市,深入分析了35岁以下青年通勤人群的职住选择与通勤特征。《报告》显示,青年人群追求“更快”通勤,6城中80%的青年通勤时间在45分钟以内;追求“更短”通勤,6城中青年的通勤距离低于报告44个样本城市平均水平;追求“更省”通勤,众多年轻人将城市“外环”作为平衡居住成本与通勤时间的最优解,6城中65%的青年人群居住在距离城市中心15公里以外的地方,近30%青年选择居住在城市中心15公里圈层处。值得关注的是,在44个主要城市中,有近600万青年人群正承受着极端通勤。
(2021年典型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青年人口比重)
(2021年典型城市青年通勤距离分布与平均时耗)
(2021年北京通勤青年居住于就业分布对比)
《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自2020年首次发布以来,多个城市已陆续推出通勤提升专项行动。2021年2月,成都制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计划在2022年完成约600 亿元的重点项目投资,着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2022年5月,北京发布《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明确今年底市民45分钟以内通勤出行占比要达到56%。而作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长沙,则推出面向通勤的智能网联精准公交,利用主动式公交优先技术等推动公共交通加快发展,现已开行的3条线路的全程时间由60分钟压缩至30分钟。
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对青年的吸引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报告》呼吁,全社会需共同努力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在青年宜学、宜居、宜业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更好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充分发挥青年创新创造潜能,努力为城市和县域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发布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对《报告》做了深入解读,他表示,《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已连续发布三年,分别对幸福通勤、低碳通勤、青年通勤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报告2次报送中央,并写入多项国家政策文件,同时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自首次发布以来,该报告持续发挥着服务国家战略决策咨询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中,“单程平均通勤时耗”、“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作为衡量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已被纳入住建部《2022年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作为本次报告数据支持方及联合发布方,百度地图将继续致力于激发地图大数据要素新潜能,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提供更加可靠、全面的信息数据参考,不断助力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