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27日在深圳举行。记者了解到,深圳展区成为广东省总工会交流区的亮点,这里集中展示了深圳在特区建设及落实产改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工匠人才及创新成果。
广东展区技能大咖云集
据了解,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设置了81个分会场。位于深圳会展中心的会场设置了线下展览,包括77个交流区,并利用3DVR技术等互联网+展会模式,展示中国工业、中国制造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拼搏奋进的风采。其中,在广东省总工会交流区集中展示南粤工匠的创新成果。他们当中,有开创多个维修技术先例,守护地铁安全的张重阳;有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的陆建新;有致力打造质谱仪行业民族品牌的周振;有研发出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的刘宇辉;有继电保护领域的一线大牛王世祥;有中国电信集团移动通信首席专家黄云飞……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深圳展区集中展示了深圳在特区建设及落实产改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工匠人才及创新成果。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的南粤工匠陆建新告诉记者:“展会营造了一种创新发明、全员参与的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技能强国中来。通过这次展会,我认为劳模工匠需要更多地创新发明,要对科技兴国、科技强国作出更多贡献。仅仅一个人成为技术能手是不够的,还要发挥工匠的引导作用、传帮带作用,帮助身边的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更快地掌握新技术,一起推陈出新。”
朱早孙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朱早孙也认为,举办这次规模空前的交流大会,目的就在于培养传承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让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在制造业领域发挥作用。
深圳高技能人才占比35.94%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能支撑。
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98.58万人,高技能人才达143.2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5.94%。“十三五”以来,我市2名技能劳动者荣获中华技能大奖,4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4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人荣获“南粤技术能手”称号,291人获评“广东省技术能手”。深圳选手参加三届世界技能大赛,荣获2银2铜2优胜奖的优异成绩。
据介绍,我市推进形成技能提升长效激励机制,全面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从无业到有业,从学徒到工匠,从线上到线下”的培训补贴激励机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年来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超过400万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资金约44亿元,惠及约14万家(次)企业。
优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进技能劳动者成才通道更加顺畅。支持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124家市场主体自主开展技能评价,7万人获颁政府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评价量和证书量均居全省前列。率先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进一步抬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率先探索制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建立基于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技能劳动者薪酬稳步提升。
推进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聚焦智能制造、信息通讯、设计创意、生活服务等领域,每年举办60多项市级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为全市技能劳动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技能比武舞台。
此外,推进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推动在培训补贴、入户积分、住房保障等公共资源分配政策中,建立按照技能等级高低享受相关待遇的正向激励机制。每年评选10名“鹏城工匠”,每人奖励50万元,树立“技高者多得”的职业导向;实施“技能菁英”工程,每两年遴选100名优秀技能青年,资助每人20万元用于赴国内外发达地区研修深造;落实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技能领军人才的奖励补贴、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优惠待遇。每年12月10日-16日举行“深圳工匠活动周”,持续营造有利于技能劳动者成长成才的劳动氛围。(记者 庄瑞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