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竞相数字化转型
普华永道指出,数字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持续快速发展,令市场参与者压力倍增。保险公司虽然加速数字化建设,但由于系统老旧等原因,仍缺乏快速应变能力,需探索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保持竞争优势。
过去几年,保险公司竞相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据驱动技术,加之资本市场保持活跃,并购交易大幅增加。2021年,金融业并购交易量和估值增长近40%。普华永道预计,大部分保险公司将继续借助市场优势优化产品设计,掌握新的数字化能力,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人才问题也亟待解决,如管理生产力,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参与度,以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招揽人才等。随着保险行业推行新的工作方式,在数字技术、ESG和网络安全等领域打造新能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仍是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
趋势:数字化蓬勃发展助推保险业
普华永道认为,保险公司需要全面了解未来五年及更长时间里有望驱动企业增长的因素。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便是影响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之一。
报告指出,数字化创新和应用继续根本性重塑保险业,能跟上创新步伐的保险公司迎来新机遇。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工厂、嵌入式传感器、加密资产和非同质化代币(NFT)等技术进步,对日常生活和保险业的影响迅猛而广泛。
不仅如此,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正逐渐改变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贯穿产品设计、承保、定价和赔付的整条价值链。近期,保险业以数字化赋能客户体验,推广集人工与数字客户体验于一体的仿生保险顾问。数据源和分析能力的快速提升将释放保险公司的新潜能,如推出基于特定情景和用途的保险产品(或按需保险),实现实时报价和理赔。
报告指出,放眼未来,寿险公司可根据消费者的模拟数字形象,对消费者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并提早采取行动。保险业正努力拥抱美好的未来,通过智能家居传感器、车载通信数据、工厂及仓库传感器以及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各类设备,形成和扩大数据源,收集可应用于不同保险产品的情景数据。
普华永道认为,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完成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数据分析和负责任人工智能来赋能产品研发、定价和消费者互动。保险公司需要适合的战略、能力,加强紧迫感,积极创新并迅速适应数字时代的保险公司将乘势而起。
此外,报告指出,影响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还包括“全球不确定性加剧信任危机”“消费者需求及偏好日新月异”“聚焦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风险”“加强协作,保持竞争优势”等。
对策:六大数字举措
普华永道认为,无论保险公司如何应对上述趋势,都需要重新审视未来发展方向,重塑自我价值。对此,普华永道提出数字技术、消费者价值、ESG、人才、执行等相辅相成的五项战略要点,助力保险公司迎接下一阶段的增长。
在数字技术层面,普华永道认为,目前,保险公司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仍主要集中在提高运营效率,而非为消费者创造新价值。保险公司应打造数字技术和数据驱动,以独特的方式整合消费者洞察、产品、能力、员工和文化等因素。普华永道提出了六方面的“数字”对策。
一是融入数字生态。保险公司应重塑消费者互动模式和价值主张,将保险打造成生态体系中互动体验的一部分。顾名思义,以生态系统建设为中心的策略需要战略合作伙伴,将保险打造成更加具有情境和解决方案主导的产品,推动经营模式的根本转变。
二是建立独特的消费者洞察。保险公司应收集消费者行为、需求、愿望、风险等有深度的情景化、个性化信息。消费者洞察是生态系统的智慧核心,由所有参与者无缝分享数据和信息而获得。保险公司需要大量投资,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能力,并逐渐形成数据驱动的企业文化。
三是推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产品和服务。保险公司应积极运用创新技术,如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和数字资产等,推出个性化产品。近来,小额短期保险、特定用途保险或按需保险等产品实现增长,为保险业的未来指明方向。保险公司应密切关注数字资产和虚拟环境(加密货币、非同质化代币和元宇宙)的发展方向。从投资策略到产品设计,再到消费者体验,保险公司需要主动出击,积极迎接数字化时代。
四是打破传统保险分销模式。在传统渠道数字化以外,保险公司应打造数字化赋能的分销渠道,充分利用数字工具和分析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合理的投保建议,促进消费者互动,维护消费者关系。保险公司应勇于颠覆传统,通过跨界合作、携手保险科技公司等方式,探索获取目标客户的更多方法。
五是重塑数字服务价值链。保险公司应构建面向未来的云架构,利用基于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万物即服务”技术平台,助力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随需随用”。保险公司应着力于模块化、敏捷性和移动性服务,便于与第三方平台(如其他保险公司、分销伙伴和保险科技公司)对接。
六是培养数字思维。保险公司应培养的企业文化包括:鼓励好奇心、设计思维和共创精神,奖励勇于冒险和尝试的员工,基于数据作出决策,促进内外部协作,保持灵活性。保险公司应加强数字能力培养,促进数字文化建设。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