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支付宝通过官方公众号宣布,当前支付宝与中国银联在全国范围实现收款码扫码互认,比此前预计的时间早了4个月。实现“互认互扫”对商业银行和银联有哪些好处?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比,银行在二维码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继微信拆“墙”后,支付宝亦宣布加速互联互通。
12月2日,支付宝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当前支付宝与中国银联在全国范围实现收款码扫码互认,比此前预计的时间早了4个月。
此前的10月2日,支付宝首次对外披露与中国银联互联互通工作进展。彼时,支付宝与银联只在北京、天津、广州等部分城市实现扫码互认,并预计将于2022年3月实现全国范围互认。
同时,前述公告显示,支付宝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中信、广发、MiPay等28家银行和机构实现开放合作,用户可以通过各银行、云闪付及其他机构的App扫描支付宝收款码实现支付。
扫码之间实现联动
对于商户和用户来说,二维码之间的互认互扫无疑为双方提供了便利,商户只要整合一个二维码便可进行收款,用户打开银行App就可以实现扫码支付,畅通无阻。
如通过建行App扫描支付宝商户收款码,系统显示可以完成付款。值得注意的是,扫描支付宝个人收款码,系统显示无法识别。支付宝方面表示,目前仅支持在支付宝侧开通商家服务的收款码商家进行支付,暂不支持个人收款码。不过,调查发现,建行App可以扫描微信个人收款码进行支付。
据了解,支付宝并非唯一宣布开放的三方支付巨头。9月30日,微信方面率先披露支付互联互通进展。据悉,微信支付与银联云闪付App正式实现线下条码的互认互扫,用户可于全国省会城市通过云闪付App扫描微信收款码完成支付。更早以前,财付通也与银联共同推进与建行、中行、交行、平安、中信等多家银行的合作,实现了手机银行App扫描微信收款码的支付功能。
“这就是从线上的互联互通拓展到了线下场景,可以说是一次互联互通上的飞跃性尝试,利好云闪付和相关银行,节约了市场营销和推广资源。”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
中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此前亦撰文指出,预计商业银行及银联将相对受益。“无论是线下与头部支付机构的条码‘互认互扫’,还是线上支付场景的跳转调用,均有助于银联及商业银行介入过往支付机构独有场景相关的业务,App客户使用数量、频度和黏性均有望得到提升。”
银行发力二维码场景应用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为了争夺支付场景这块“大蛋糕”,为用户搭建便捷支付平台,银行纷纷扎堆推出二维码支付。
据了解,目前银行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功能大部分兼顾付款、收款、取款等,且支持主扫、被扫,在安全性方面保持动态更新,保障用户账户安全。
例如,工商银行推出的“扫一扫付款”,扫二维码后系统自动进入付款页面,并带入收款人姓名、收款账号、收款币种及附言信息,付款人只需选择付款账户、币种、输入需付款的金额,即可完成汇款信息填写。建设银行推出的“建行钱包”和“二维码支付”产品,具备了该行龙卡云闪付、随心取、好友付款、AA收款、龙商户等多种功能。
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推出的聚合产品“钱e付”能够支持微信、支付宝等市场上主流的扫码支付功能,线下支付(扫码支付)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0.38%、线上支付(App支付、H5支付)为交易金额的0.6%。兴业银行介绍称,“钱e付”线下支付(扫码支付)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0.38%、线上支付(App支付、H5支付)为交易金额的0.6%,低于传统POS费率。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二维码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主力军,在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因为其便捷、用户多以及积极的市场推广,目前占据二维码支付的绝对份额。而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后,一个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二维收款码,可以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包括非银支付和银行,对用户来说更加便利。银行系的二维收款码目前份额有限,在互联互通后,支付渠道打通,银行可以借此选择合适场景,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增加支付用户的使用度,提升App的活跃性。
谈及银行系二维码的优势,王蓬博分析认为,银行系二维码也覆盖了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触达的场景,例如银行旗下直属的商超、便利店等,在安全性上各家银行的技术手段基本相似。
应在用户运营方面“下功夫”
从便利店、商超到餐厅,二维码已经渗透进消费者生活的各个场景中,虽然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在二维码体系建设方面依旧面临不少难题。
如何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抢夺市场?如何控制研发成本?如何摆脱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依赖、主推自身平台都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相较第三方支付,“银行系”二维码直连银行系统,免去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绑卡环节,此外可以直接选择平时的常用卡进行支付,免去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众多选择。
苏筱芮认为,目前银行系二维码支付存在的短板,第一是依托于银行自身App展开,能够调用的场景有限;第二是尽管银行拥有众多客户,但其并未养成使用银行二维码的支付习惯;此外银行系二维码的营销活动不够丰富,知名度不及头部第三方支付机构,甚至有本行客户不知道银行二维码支付的存在。
正如王蓬博所言,目前,二维码在小额高频场景里覆盖的广度已经很深,但从用户使用量级上来看,银行系二维码的量级还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很大差距,未来银行应在用户运营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宋亦桐)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