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部分,近期养老理财试点迎来新的突破:一方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展为“十地十机构”;另一方面,对于已开展试点的4家理财公司,单家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上限由1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这意味着更多城市中更多的金融消费者,将有机会将养老储蓄转化为养老理财。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扩容前还是扩容后,多数养老理财产品始终保持了门槛低、周期长、管理费率低等特征。注重“普惠性”,成为这类产品的一大特点。
为何要注重产品的“普惠性”?近期出台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等。不难看出,养老是一项关乎全民的重要课题,将适用于老年群体的金融产品、服务纳入普惠金融范畴,有利于覆盖更多长尾客群,让更多人享受到平等的养老金融服务。
降低养老理财的准入“门槛”、管理费率,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客户长期持有理财产品,培养长期投资的理念。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首批试点中4个养老理财产品的销售费率、管理费率均远低于市场一般理财产品费率水平,部分机构不收取销售费与管理费。同时,首批养老理财产品侧重稳健投资,建立了全面的风险保障机制,设置了平滑基金、减值准备、风险准备金等措施。从结果上看,4个产品均在发售首日完成累计募集金额的1/3以上,后续募集金额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其中,约40%客户是首次配置中长期产品。有购买了养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表示,自己是被“1元起购”吸引了,本着“尝鲜”的心态觉得可以配置一些试试看。
用“普惠性”特点将投资者吸引过来,这只是养老理财试点迈出的一小步。接下来,如何做实风险管理、做优产品业绩,让老百姓的“养老钱”真正实现长期保值增值,才是各家机构要思考和解决的长期问题。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通常具备宏观经济研判与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在债券和非标投资方面尤其具有长期经验和较强的风控能力;同时,5年起步的投资期限也意味着养老理财产品拥有跨周期、长期限投资的空间。普益标准研究认为,目前购买养老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以年纪较大的退休人员为主,因此,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必须注重稳健性,投资标的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同时适当兼顾收益,不宜投资价格波动较大的股票。
此外,目前养老理财产品同质性依然较高,投资者的可选择性相对较少。未来,随着试点结束以及养老理财的推广,银行应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多下功夫,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记者 许予朋)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