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方向,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作了具体部署。作为核心和基础的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如何保持创新活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制造业升级的全球化浪潮
国际比较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家在制造业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制造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也维持在一定水平。韩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长期维持在25%左右,日本和德国也维持在20%左右。数据显示,韩国的经济增长率在过去数十年间均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即使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韩国经济并未出现较大衰退趋势,很快就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正是由于韩国的制造业保持了较强韧劲。
从发展趋势看,全球主要制造强国已经陆续开启了新一轮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向先进制造业方向迈进。2019年2月,德国发布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确立了未来十年德国工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确保德国工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韩国制定“材料、零部件和设备2.0战略”和“制造业回流”战略,包括加大半导体、生物、未来汽车三大产业投入,意图打造零部件产业强国和尖端产业世界工厂;2021年6月,美国发布《构建弹性供应链、重振美国制造业及促进广泛增长》评估报告,针对半导体制造和先进封装、大容量电池、关键矿产与原材料、药品与原料药等关键领域进行了全面审查,提出了重建美国制造和创新能力等政策建议。全球主要制造强国纷纷推出各自的中长期制造业发展计划,凸显了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态势。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探索科技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制造业发展需要长期资金投入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庞大且长期的资金投入,从过去全球主要制造强国的发展经验和现阶段提出的计划来看,均涉及大量的研发资金、科技创新投入等。制造业的投入尤为关键,既包括基础研究投入,也包括产业升级、配套设施等投入。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前2500名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总额为9089亿欧元,连续11年保持增长。其中,2020年我国上榜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15.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21年的R&D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44%,已经接近OECD国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全球主要制造强国均计划投入更多的资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芯片半导体产业、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重点领域,依托财政预算、资本市场和金融信贷等多种投融资通道。国际经验看,主要制造强国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协同的科技金融体系,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技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确立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职能和任务,美国曾制定《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等,从法律层面明确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职责和分工,以法律制度为依据提出制造业发展的预算投入,并要求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预算计划,重点支持制造业领域和行业。二是鼓励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共同发挥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功能。美国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制造业科技企业提供比较开放、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帮助制造业科技企业获得融资,并鼓励投资银行开展制造业企业投资并购业务,提升跨国科技企业竞争力。三是重点扶持中小型制造“隐形冠军”企业。美国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推动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其中重点支持制造型科技企业,包括提供政府购买服务、财税优惠、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供应链计划等服务,德国主要依托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注入长期低息贷款资金,提供风险融资担保等服务。
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也在加快探索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致力于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金融服务。2021年7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企业融资能力建设和上市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注册制改革、设立科创板和成立北交所等改革举措纷纷推出,有助于强力支持我国制造业发展。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制造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制造业发展。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8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1万亿元,制造业信用贷款新增1.1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新增5807亿元。我国银行金融机构除了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同时加快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科技分支行,加大推出知识产权抵押或科创信用贷款等专属产品,更好地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实施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为此迫切需要构建更加完备的科技金融体系,重点支持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专精特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为此,建议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是围绕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地方制造业发展政策,探索系统性建设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制,通过财政预算、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结合多层次资本市场、银行保险金融机构等,为不同生命周期的先进制造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匹配、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和产品支持;二是加快探索健全配套的科技金融服务,包括在财税优惠、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成果转化、政府购买、进出口关税等重点环节加大要素市场改革,为制造业企业创设便利、高效、开放的科技金融发展环境;三是强化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在支持服务制造业高质量方面的功能作用,考虑将前期的科技金融成功经验加以复制推广,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对外开放等政策试点,探索为制造业科技企业、智能制造业企业和“隐形冠军”制造业企业等提供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邓宇)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