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山水城林和历史文化底蕴。只有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变迁等实际条件出发,才能设计各具特色的城市天际线,从而真正地擦亮城市名片。
周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很少有建筑形式像超高层建筑一样,在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引来巨大的争议,比如建设运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消防施救难度大、得房率低等。
近日,我国对超高层建筑“限高”的决心,在社交媒体迎来一片叫好:“实用型最重要”“后期维修养护都是问题”……网友的热烈讨论,使“我国不再新建500米以上高楼”的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话题的中心,是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提及的建筑“限高”标准,即不得新建高度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高度250米以上建筑。
那些欲与天公试比高、曾经撑起城市天际线的网红地标,缘何现在被弃如敝履?城市容颜该如何妆点,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宜居宜业间求取平衡?
两年四次,超高层建筑管控力度不断提高
两年四次,在涉及全国的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政策体系中“围追堵截”超高层建筑,这样的力度可谓巨大。
细数前三次的“围堵”,不难发现,我国对超高层建筑的“限高”方向日益明确。
2020年4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指出“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通知》,提到“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2021年10月,住建部和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面对500米的“身高天花板”,开发商纷纷出招将建筑高度拉伸到极致:南京江北国际金融中心高度从600米降到499.8米,苏州中南中心由729米降到499.15米,西安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由501米降至498米……
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人类追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美好愿望早已有之。“当初美国的石油、通讯、钢铁等行业的巨头,纷纷兴建高层建筑,后来很快发展到超高层建筑,也就是100米以上的建筑发展阶段。”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介绍,技术、市场、资本、土地等多重因素的加持,让超高层建筑迅速在全球遍地开花。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