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从100公里到500公里,北京无人驾驶驶向了更广阔的空间。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透露,今年北京“无人驾驶”覆盖范围将扩展至500平方公里。
对无人驾驶这一新技术而言,扩区意味着应用场景的扩容,也意味着更多的反馈和更迅速的升级。1月17日,市人大代表、百度集团党委书记梁志祥也建议,加快将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验证成熟的政策推广复制到北京已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海淀、通州、顺义等其他区域,打造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
(资料图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赛道
“把1.0、2.0阶段形成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和标准要向更广的地方覆盖,首先在亦庄新城选择100平方公里进行建设,同时在今年适时的时候,在北京的其他区域一共要建设500平方公里,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体会到自动驾驶的作用。”近日,在介绍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的重点任务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提到了这一关键数据。
2020年9月,北京正式启动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经过两年的时间,示范区已圆满完成1.0试验环境搭建和2.0小规模部署各项任务,有效实践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持续创新政策管理体系。
自动驾驶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赛道,也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北京是国内最早为自动驾驶建立路测标准法规的城市,除高标准建设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外,还设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截至2022年底,北京已开放323条总计1143公里的自动驾驶道路。
市人大代表、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梁志祥
扩区,扩区,扩区
扩区是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绕不过去的关键词。梁志祥称,放开更大的区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用,这样就会有不断的反馈,有反馈才会有不断的改进。硅谷常说创新来源于不断报BUG,以手机系统为例,它之所以不断地升级,就是因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有很多反馈,需要根据反馈再进行不断地更新,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将它打造的更好。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无人驾驶仅限于经开区范围内行驶,没有更大的场景,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新能源车只能在小区里面跑,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产业的角度来看,发展可能都会受到掣肘。”梁志祥解释称。
对比世界各地的政策和南方一些城市的做法,梁志祥建议,北京加快将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验证成熟的政策推广复制到海淀、通州、顺义等其他区域,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打通跨区域运营场景,打造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商业化服务区。
事实上,政策方面已经在发力。孔磊曾提到,政策方面还要持续创新,会真正地实现无人化的商业运营。“我们还会打通从经开区到机场的这条运营线路,以后去机场也可以打到无人驾驶的车辆了。同时我们会选择一条有货运需求的实际的线路,去推动干线物流的商业化运营。”
孔磊表示,未来还要推动产业的继续发展,在经开区会建设自动驾驶的示范区和产业园,同时设立自动驾驶的投资基金,推动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发展。
“聪明的车”更需“智慧的路”
无人驾驶需要更多场景、积累更多经验来升级技术,但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之前,安全始终是横亘在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关键问题之一,宛如一个悖论,在理想和现实层面激烈博弈。
对此,梁志祥提到,百度一定会更加严格地遵循技术上的规范,把安全视为发展的第一号工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一个新鲜事物出现的时候,都是在不断的迭代和更新中发展的,大家应该对新鲜的事物要有一定的包容性,不能因为一点瑕疵就将其抹杀,否定整个行业。
在梁志祥看来,创新就是过去我们认为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最后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东西,这个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改变的,“我相信这种智能化、创新化、无人化的趋势一定是一个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无人驾驶并不是孤立的车的存在。1月16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王磊在介绍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时提到,北京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初步形成“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
去年9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也曾提到,北京市示范区的高级别具有两层含义,即包含L4以上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又意味着云控是网联式的高级阶段,通过车网深度融合,实现车路协同,发挥网端作用,降低车端成本,促进汽车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型。
梁志祥就提到,推进自动驾驶发展的另一个重点在智能信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路协同。经开区很少堵车的原因不仅在于其自动驾驶的应用,还在于其信号灯的智能信控,即灯会看车,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节。
整体来说,车路协同强调的不单是车的智慧,还有路的智慧。“我们曾经做过测算,完全的智能交通系统会拉动GDP提升3个百分点,这个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梁志祥称。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杨月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无人驾驶 北京市 我要反馈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