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信息化变革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全球性普及迎来了指数级加速发展时期。在通信网络领域,积极运用AI技术,加速推进网络数字化转型,构建自动化、智能化的网络和运营能力,已经成为全球运营商的共同选择。自智网络作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践手段之一,已步入从战略到执行的高速发展期,助力降低生产所需的数字化门槛。
第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期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以下简称“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TM Forum联合承办的AI智胜未来大会暨自智网络中国产业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来自信通院、CCSA、TM Forum、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中兴,浪潮,烽火,北京邮电大学等各界代表出席并发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围绕自智网络当前发展态势、产业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路标等话题搭建交流平台,共创网络+AI融合生态,合力推动产业升级。
(资料图)
展望L4,多方联合促进产业加速发展
自智网络的发展,对于产业各方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加快迈向L4是必然的发展选择。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表示:自智网络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是信息通信网络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的网络新形态,加快自智网络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加速网络演进升级,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目前,CCSA已形成以TC7+TC610(技术工作委员会+推进委员会)联合起来的协同工作组,带领更多技术委员会深度协同,促进自智网络标准布局的快速形成。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为了实现2025年达成自智网络L4的目标,需要多个标准组织深度协同,多种前沿技术融合创新,产业各方紧密协同。”
2023年,中国信通院积极推进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2.0,增加能力测试的等级及场景,完善标准,自上而下推动产业界统一代际演进标准,加速自智网络领域代际演进。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表示:“我国自智网络产业发展在"标准研制、产业协作、部署实践、应用创新"等方面领先于全球,但也面临着急需构建产业统一的分级和成效衡量标尺,急需测量自智能力对客户服务体验的价值等挑战,呼吁更多产业伙伴加入"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2.0",共同推动自智网络产业发展。”
作为国际标准组织的代表同时也是自智网络的发起人和倡导者之一,TM Forum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大力推动产业标准构建,其CTO George Glass会上表示,中国运营商引领自智网络创新实践,推动了全球产业共识的形成。TM Forum将持续推动产业协作与创新,面向2025年共同定义L4代际特征,牵引标准协同落地,加速价值场景创新孵化。
随着L3自智网络逐步落地商用,产业共识达到高度一致,为加速自智网络L3的规模部署,助力运营商达成L4的战略目标,会上各产业伙伴发起“加速迈向自智网络L4联合倡议”:
1、加速产业代际定义:共同定义L4目标,明确代际特征和成效指标,牵引产业发展方向;
2 、加速产业标准制定:推动制定L4自智网络分级标准,定义高阶能力接口,促进产业高效协同;
3 、加速产业技术突破:协同推动融合感知、数字孪生、AI大模型、智能决策等自智网络核心技术突破,驱动产业技术升级;
4 、加速产业创新实践:联合探索L4商业应用场景,聚焦价值创造,实践全流程创新,加速产业价值闭环。
立足当下,自智网络创新研究成果展示
会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及其省份代表分享自智网络产业战略目标,互相交流迈向更高阶自智网络的方法措施。
中国电信构建云网融合3.0战略,包括能力开放、智能敏捷、安全可信、云网一体、绿色低碳六个方面的愿景。在战略指导下,持续提升云网运营自智水平,在云网端到端全程可视、质量端到端精确感知、业务端到端敏捷运营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中国移动加大自智网络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成果。秉承“网络即服务,网络即产品”的理念,中国移动通过构建自动运行、AI内生的数智化能力,为客户提供“极速业务交付”与“极优业务品质”的产品与体验,助力客户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联通加速推进新型数字信息技术设施行动计划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年将进一步推动自智网络与全专业全生产环节的深度融合,按照“自智评估、能力规建、达标验收”的方式,更加体系化、规模化的实施自智网络。
学术界代表北京邮电大学针对中国自智网络标准制定面临的困难,带来见解建议。华为、中兴、浪潮、烽火等通信厂商,则展示了各自的L4蓝图,为迈向更高阶自智网络贡献方案及技术力量。
应时代之事、担历史之责、聚全球之力。抓住转型机遇,促进产业生态繁荣,离不开产业代表组织、企业的互相促进,普及L3自智网络,加速迈向L4将为数字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