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6月29日消息(焦焦)“数字化”是未来十年最确定的全球趋势之一,已成为共识。如果把它比做一颗种子,一旦落地萌芽,必将茁壮成长、蔚然成林。
在2023年MWC上海展上,浩鲸科技以“全栈数字化,助力加速蝶变”为主题参展,与业内共同探讨运营商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展示了浩鲸科技全栈数字化平台及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浩鲸科技中国CTO 钟健松在接受C114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运营商在数字化的道路上是探索者,也是先行者。过去二十年,无论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还是数字化能力的建设,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如今,运营商强化CT、IT和DT技术在理论、标准、架构等方面的协同互促,实现对网、云、数、智、安、边、端、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进一步释放数字化能量。作为运营商的重要合作伙伴,浩鲸科技全栈数字化平台与能力将助力运营商新型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升级、技术能力持续增强与创新、产业生态繁荣丰富。
基于大模型的自智运行框架,助力运营商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智慧升级
钟健松指出,要建设好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运营商需要能聚合生态力量,正所谓独木不成林,中国运营商在强化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自身发展的同时,其所提所想也将重新定义融合创新,重塑信息通信产业格局,打造行业发展新范式。
据C114观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近年来,运营商打造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围绕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270万站,千兆宽带覆盖5亿户,服务器总算力达12EFLOPS,汇聚高价值数据达到EB级。运营商正持续加大高速泛在、智能绿色、安全可控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数字中国提供更加坚实的网络支撑。
钟健松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层作为支撑数字化“蝶变”的基座,具备互联互通、多维协同、敏捷智能、融合开放等特点,完整支撑上层丰富多样化的数字化应用及各产业模式的创新。在助力运营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浩鲸科技率先推出智慧升级的企业自智运行框架,在行业场景中深度整合大模型的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智能推理的涌现能力、内容生成能力,同时又解决了LLM存在的输出模糊两可等问题,通过精雕的交互形态,极大程度提升传统的生产处理效率。
浩鲸科技自智运行框架支持多种形态大模型,涵盖GPT4、文心一言、通义千问、chatGLM、MOSS等,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轻松管理与各类LLM进行交互。通过动态适配的方式,也支持运营商未来推出的自主大模型。
此外,浩鲸科技自智运行框架支持可视化的企业跨域知识管理,能够自动生成知识问答,自主控制框架关联的大模型微调,提供多模态方式将管理的企业全域知识开放给各域系统使用。自智运行框架整合LLM,构建出智能推理解决问题的编排器, 基于链式集成的方式,在LLM、BSS/OSS、企业AI平台等系统中进行调度,并串接形成精准实时的强针对性输出,最后以图表多态的方式嵌入在BSS/OSS等系统中呈现给用户。
钟健松表示,浩鲸科技自智运行框架能有效化解当前运营商推行网络自智化散点的困扰,通过知识统一管理、能力集中沉淀、推理多模集成、编排实时动态、框架整合开放等体系化的构建,助力运营商快速地将自智等级从L3等级大范围大幅度向L4、L5推进。
高低零一体化组装式开发平台,助力运营商技术能力持续增强与创新
随着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规模落地,数字基础设施内涵也不断扩大,传统通信需求已远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用户的需要,运营商急需进一步拓宽服务边界,从过去重点满足传统通信需求,向引领、创造生产、生活、治理各领域信息服务需求转变,加强与各行各业的深度协作与联合创新,不断培育工业互联网、元宇宙、智慧城市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据C114了解,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各行各业都需要更为积极拥抱数字化,切实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效率与竞争力。从电信行业来看,近年来运营商第二曲线增势迅猛,以中国移动为例,2022年,数字化转型收入已达2077亿元,同比增长30.3%。得益于5G应用、移动云、数字内容、智慧家庭等业务的快速拓展,2022年,数字化转型收入对通信服务收入增量贡献达79.6%,占通信服务收入比提升至25.6%,成为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
钟健松指出,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不断涌现,一方面现有的IT系统持续升级;另一方面企业还存在很多运营角落尚未实现数字化等问题,可见数字化之路道阻且长,未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些工作,既需要顶尖的架构设计师,也需要大量技术开发人员,开发周期长、成本消耗大。此外,经过几年的中台建设,尽管已经积累沉淀的很多企业级能力资产,包括业务能力、AI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但这些能力资产被复用门槛高,缺乏利器,无法高效发挥能力资产的价值。这些问题在数字化推进中容易被忽略,成为数字化推进的困扰,需要有创新的方式来破局。
钟健松表示,为助力运营商技术能力持续增强,解决运营商和企业数字化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等问题,浩鲸科技打造的高低零代码一体化的组装式开发平台“浩鲸灵犀”开发平台,能有效化解数字化需求和数字化能力供给不匹配局面。
浩鲸灵犀开发平台不仅仅实现可视化拖拉拽的编程,更具备有如下FEEDING特性:
Full 完整支撑传统开发的端到端的优势体验,包括IDE代码编写、团队开发、代码纠错调测等;
Exceed 超越传统开发,更友好便捷的开发体验,包括前后端整合开发、可视化前后端开发等;
Evolved 自进化,支持资产的沉淀、加载、一键应用;
Detach 开发态和运行态分离,可独立部署;
Intelligent 智能化,包括设计稿智能转化,代码组件完整性智能识别等;
Naturalization 可整合归化,低代码开发既可以独立存在于开发应用,也可以和传统高代码开发有机整合,成为复杂系统开发的增程加速器;
General 全场景开发,支持业务、流程、AI处理等多场景。
钟健松介绍到,这是一套真正企业级的组装式开发平台,能有效融入企业的数字化体系中,基于企业已有的组织人员管理、安全认证、流程调度等数据和系统进行集成开发,避免使开发出来的应用成为孤岛系统。目前已有近20个省份和集团运营商采用“浩鲸灵犀”开发平台,让自有业务/技术人员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在平台上快速开发,短短1年多时间便累积超过1000多个场景应用,相比传统开发方式,效率和质量双双倍增。此外,有运营商客户采用浩鲸灵犀企业级的组装式开发平台,开拓产业数字化市场,自主快速构建行业数字化应用,大幅提升了运营商在DICT项目的价值定位。
更懂运营商的专业云服务,助力数字产业生态繁荣丰富
C114了解到,随着云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步成熟,同时5G、云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全球电信业的数字化转型已大势所趋。同时,近年来,运营商在数字化各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创新合作,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打造共创、共享、共治、共赢的协同发展新范式,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移动信息产业链。
钟健松指出,云业务是运营商数字化转型增长重要载体,三大主流运营商的云业务都在高速增长,其中两家设定了云收入超“千亿”的战略目标。而在这个目标下,运营商需要直面两个难题:一、如何应对市场井喷带来的规模交付要求;二、如何继续加速云业务的业绩增长率,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筑建的更为牢固。由此看出,运营商需要考虑建立“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云生态战略。
“引进来”即引进专业的生态合作伙伴,帮助运营商完成云业务的规模交付。其中,运营商专注于基础设施和云底座的能力建设,生态伙伴专注于高质量交付并满足万千用户的各种差异化服务要求。
“走出去”即利用生态伙伴在渠道、业态、产品上的能力,与生态伙伴一起协作,共同拓展云业务的市场规模、产品范畴,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持续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在云生态方面,浩鲸科技拥有全栈MSP服务能力和专业的云服务团队,凭借四个“双生”能力优势,可以完美契合运营商在这两方面的诉求。
产品与服务双生,产品云化原生、服务高效高质。浩鲸科技云产品和解决方案轻量化改造后,即可适配三大运营商云技术栈,同时打造多种上云场景的自动工具、规范上云标准工序、沉淀丰富上云经验,提供更高效的云服务能力。
研发和交付双生,赋能客户上云最后一公里,助力数字化转型加速。通过全栈DevOps及低零代码、自动化测试、部署等研发工具的加持,打造云上应用一体化研发交付能力,实现小时级定制需求研发、按天持续部署交付,具备“极速致胜”的竞争优势。
过程和质量双生,助力运营商更精细化的进行项目管控。通过丰富行业数字化上云项目总结,建立完整上云服务SLA标准,规范了面向云业务交付体系,并依托数字化集成交付管理能力作为管控手段,保障云服务过程和质量的双优。
第四、国内和国际服务体系双生,更快助力运营商云能力出海,拓宽市场路径。浩鲸科技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市场体系和交付团队,沉淀海内外的行业客户资源,为国内运营商出海提供属地化的运营、转售和渠道建设,共探合作出海模式。
钟健松表示,浩鲸科技作为头部云厂商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在全球具备1300+云MSP服务案例、3000+的专业团队保障,以及主流云厂商的合作经验,未来持续与运营商、产业伙伴在云业务市场的规模高质交付、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共同探索,助力运营商商业成功、激发新增长。
采访最后,钟健松总结到,随着高瞻的数字化战略、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服务边界持续打开以及不断深入的科技创新和规模成果转化,传统的通信运营商正在向世界一流的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蝶变。在运营商蝶变之路上,浩鲸科技携全栈数字化能力,全心参与,助力蝶变加速进化。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