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自古便是中国的经济重镇。历史上,京杭大运河从这里开始,加强了南北的经济交流,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融合。如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浙江省已经建成高速公路逾5000公里,全省"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主骨架已经形成,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资料图)
高速公路也正在朝着智慧化的方向不断演进,通过应用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提升通道能力。在这一趋势下,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高运公司")携手华为共同推进F5G(第五代固定网络)在高速公路的落地应用,以全光架构为高速公路数字化打造网络联接基础设施,为高速公路的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
智慧化高速建设提速,公路通信网络面临四大挑战
随着高速公路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早期的基础通信网络与智慧高速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逐渐拉大,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
1)通信网络安全要求高,光缆资源无法复用,收费、视频监测、办公,每个领域各自组网,需要耗费大量的光缆;
2)大流量业务涌现,对传输带宽等性能要求严苛,传统通信网络带宽资源已达到瓶颈;
3)早期的通信网络大多是单链路,网络链路中断影响高速公路业务正常运行;
4)通信网络光缆因地质灾害等原因中断频繁,断缆位置难定位,维护修复效率低。
高速公路F5G全光通信网,安全可靠超宽易运维
F5G采用光纤作为通信介质,具备安全可靠、大带宽、易运维等技术优势。浙高运公司在比选多种技术方案后,决定选用F5G技术,统一部署建设一张F5G全光通信网,构建路段至集团中心的多业务综合承载平台。
浙江高速F5G全光通信网采用省干传输网、路段汇聚网、通信接入业务网架构,同浙江高速公路通信管理的"省级中心-路段中心-基层站所"三级架构相匹配。
全光通信网络逻辑架构图
骨干层采用N*100G组网,处于传输网顶层,按需调度区域至省中心或各区域之间的长距业务,并保障其可靠传输; 汇聚层采用N*10G组网,处于接入层和骨干层之间,汇聚本辖区路段各基层站所业务并向上转发,起承上启下作用; 接入层采用N*10G组网, 面向高速公路基层站所内外场机电设备,汇集监控、收费、办公等末端业务统一接入并向上传递。浙高运公司F5G全光通信网拓扑图如下:
全光通信网络拓扑图
在实际网络部署中,骨干环B和环C以彭埠为省级管理中心,通过温州、金华等区域管理中心和永嘉、歌山等路段中心的设置完成区域间业务调度;对于长距离复用段,选取沿线站所安装光放设备,提供光信号优化,从而实现了业务从收费站到路段中心、省中心"一光直达"。
F5G全光通信网具有以下几个核心价值:
多业务统一承载:基于 NHP(Native Hard Pipe)构建的通信网,由于采用了100%的硬管道隔离技术,各个业务系统之间都是严格物理隔离,能够保证业务系统之间相互不影响。浙高运公司通过F5G全光通信网实现"一张网"综合承载高速公路收费、视频监测、办公等业务,简化了网络结构,减少了光缆消耗,降低了建网成本。
大带宽:浙高运使用OTN升级改造了原有的SDH,汇聚层和接入层带宽升级到N*10G, 骨干层带宽升级到了N*100G,相比原系统,带宽提升10倍以上,时延下降约75%。在F5G的支持下,浙高运实现了全路段高清视频无卡顿传输,完成了高清视频联网。F5G全光通信网单纤最大支持120波,单波最高支持800G业务承载能力,能够满足未来10年智慧高速、车路协同等业务流量爆发式增长诉求。
高可靠:在OTM节点间具备多路由的场景下,如诸暨至诸暨北、金华至衢州等路段中,全光通信网条件满足的应连尽连,形成了"非完全mesh型+OLP"保护结构,最大程度保障了业务安全可靠。比如,江山经衢州至彭埠中心路线,在设备单点故障或链路断纤情况下,通过环网保护50ms内完成倒换,保证收费、视频监测等业务的正常运行。经统计,光缆故障引起的业务中断次数下降了67%。
智运维:全光通信网上还运用了Fiber Doctor智能光纤管理系统。即使光纤因地质灾害原因发生中断,也能够通过内置OTDR检测功能的单板,实现断纤位置远程分钟级定位,大大提升现场运维效率。
持续创新,打造智慧高速建设新示范
浙高运公司一直坚持以"安全、效率、效益、和谐"为中心,持续提高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展望未来,浙江省国家高速公路将由18条增加至22条,普通国道由15条增加至19条,总规划里程超过1万公里。浙高运公司机电部部长傅志明表示:"通信网是高速公路智慧化建设的网络联接基础设施,F5G全光通信网为浙江高速打造了一个全光联接底座,实现了多业务"一张网"高可靠承载,助力提升道路管理现代化水平。浙高运公司将和华为持续合作创新,以F5G全光联接底座助力浙江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让浙江在智慧高速建设和交通强国建设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2 baidu.baiduer.com.cn baidu爱好者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